在道德与激情的天平——《廊桥遗梦》影评

2013 年 3 月 31 日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影片在美国爱荷华州充满诗意的乡村田野中缓缓展开,炎热的空气蒸腾着某种含蓄的欲望,紫色的小雏菊花在路边沉默地开放,麦迪逊桥在旭日和落日之下秘密地连接着过去也通往着未来,所有的故事也将在在这个古老的永远不会回来的夏日里以一种忧伤而又甜蜜的语调被轻轻地诉说。

梅里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从意大利小镇巴利远嫁到美国爱荷华州,她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另一个是女儿,一家四口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似乎一辈子也只能过着这样一种生活。某一天,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李察带着儿女们去镇上参加一个比赛,四天之后回来,弗朗西斯卡默默地履行着自己作为一个妻子的职责:帮自己的丈夫准备着带去的衣服,嘱咐好自己的儿女,然后,目送着他们渐渐远去,留下点点尘土。没过多久,汽车发动机的声音仿佛由远及近,从远处而来,弗朗西斯卡永远不会知道,驾驶着这辆车而来的人,将会耗费她一生的力气去忘记。车子缓缓停靠在弗朗西斯卡家旁边的泥泞小道,他缓缓走下,礼节性地作着自我介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叫罗伯特·金”。弗朗西斯卡为了为他告诉他通往麦迪逊桥的路,也跟着踏上了他的车,一路上,弗朗西斯卡有点拘谨,但是她心中应该是萌生了对这个充满流浪气质、潇洒幽默的记者,不对,应该是男人的好感吧,毕竟,生活的琐碎与千篇一律已经将她心中久违的激情磨灭并且消失殆尽。

夕阳下的麦迪逊桥是如此美丽,美得有些诱惑有些危险,弗朗西斯卡悄悄地透过廊桥木板之间的缝隙观察站在草丛中摆弄着摄影机的罗伯特,眼神里面带着好奇与欣赏,一转身,发现罗伯特蹲在草丛里面为弗朗西斯卡摘紫色雏菊花以表示谢意,但也许他不知道紫色雏菊花的花语是“隐藏在心里的爱情”。毫不意外的,弗朗西斯卡热情地邀请罗伯特共进晚餐,他们俩竟也发现了那么多的共同点,他们都爱听1410频道的歌;他们都爱读叶芝的诗歌;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面翩翩起舞;弗朗西斯卡在仲夏夜微醺的风中听罗伯特谈论那些旅途中的趣事,她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是那一种已经不知多久没有浮现到她略带憔悴和经历风霜打磨的脸上的笑容;他们躺在浴缸中坦诚相对,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说:“感觉在你面前自己第一次成为了一个女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作为“女人”这样一个标签活着的,并非妻子母亲,第一次拥有了去爱和被爱的权利。

但也许他们骨子里早已分道扬镳的人生观昭示了他们这份爱情只能永远存在记忆里:罗伯特的人生信条是“遇到美丽的风景就停下来”,他不在乎责任,或者说是他职业的特殊性不需要他对任何人负责人,来去如风亦是他的理想,而弗朗西斯卡只能默默地将家庭、丈夫、孩子当做她唯一虔诚的信仰,她的歇斯底里和几近崩溃是罗伯特所完全不能感受的,她的最压抑最深处的挣扎与迷惘罗伯特罗也永远无法触及,罗伯特热爱漂泊热爱居无定所,但是弗朗西斯卡不行,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是一个妻子、母亲,而最后的最后,她才有资格去谈爱情,舆论与伦理道德往往是女性“特权”,比起男人,这些更能困住一个女人。挣扎再三后,在一个夜晚,弗朗西斯卡换上了一身鲜艳的红裙子,然后,看着那车子发动机声音远去,正如它在那个清晨到来一样。没有过多煽情的离别对白,两个本以为有交集的世界瞬间分崩离析,就像罗伯特的那句台词:“I don’t want to have you. Because I can’t have you.”

第二天,丈夫和儿女们回来了,弗朗西斯卡笑着迎接他们,以一个妻子和母亲该有的姿态,不经意凝视着罗伯特走时轧过的那条绵延向一个她本可以去的新世界的小道,她会在想什么,也许只能是一句轻轻叹息,永远祝福他。

当观众都以为影片要结束时迎来了又一个充满矛盾张力的高潮:一个下着暴雨的天气,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相遇了,在加油站,罗伯特在雨中向弗朗西斯卡缓缓走来,那眼神分明在问她日子过得可好,此时沉默是最好的回答,任何言语也许都是多余,此时有一个细节,我相信在欧美爱情电影史上都将是绝妙而令人动人的:坐在自己丈夫旁边,看着正前方罗伯特的车,弗朗西斯卡的手紧紧握着车门把手,几乎在一瞬间她想要夺门而出,但她没有最终并没有这么做,眼睁睁看着罗伯特消失在一个拐角。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也许就是导演没有让其中心思想悖离普遍的传统思想,弗朗西斯卡最终选择了忠诚选择了家庭,这很好,但是我认为影片强调的应该是一份美丽的真爱是可以永远珍藏于彼此心中,真爱不应该用时间刻度来衡量,四天和一生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但是那四天已经是一份镀上了玫瑰色的珍贵回忆,永远熠熠生辉。


发表评论

  • 栏目